GJB 1547-1992 卫星对运载火箭的技术要求
ID: |
3C0553FEA20C488685A4E1C53FD368C5 |
文件大小(MB): |
0.4 |
页数: |
9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7-1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FL 1800 GJB 1547-92,卫星对运载火箭的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atellite,far launch vehicle,1992 —11 —24 发布 1993-08-01 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卫星对运载火箭的技术要求 GJB 1547-92,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atellite for launch vehicle,1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卫星与运载火箭(以下简称星、箭)相应的接口参数和要求.,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卫星与不同运载火箭之间的接口关系,2引用文件,GJB 421 — 88卫星术语,QJ 1840-90卫星质量分配,5定义,本标准所用术语见GJB 421-88.,卫星质量定义见QJ 1840-90.,4 一般要求,本章无条文,5详细要求,5.1运载能力,火箭的运载能力应满足卫星质量和轨道要素的要求,5-2卫星轨道要素及入轨精度,5.2.1星、箭分离时刻的卫星六个瞬时轨道要案如下;,半长轴: a km,偏心率; e 一,轨道倾角: i (0),近地点幅角: CD (°),升交点赤经; Q (°),过近地点时刻; T s,对以上六个轨道要素中的a和e可用轨道近地点高度hp和轨道周期T代替,也可用近地,点高度几和远地点高度3代替4可用升交点经度乂代替仲可用近地点纬度瓦代替.六个,轨道要索的前五个是对运载火箭发射轨道的技术要求,不同类型卫星应根据它们的任务对轨道要素提出技术要求,5*2.2卫星入轨精度的一段要求见表1,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1992-11-24发布 1993-08-01实施,GJB 1547-92,5.3星、箭分离时的初始状态,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所需轨道,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为卫星建立要求的初始状态:,a.星、箭分离结束时,应满足初始姿态角偏差要求;,b.星、箭分离结束时,应满足初始姿态角速度偏差要求;,c.星、箭分离结束时,应满足攻角或同步转移轨道的初始姿态要求;,d.当卫星需要运载火箭建立自旋角速度时,应提供初始旋转角速度,并满足偏差要求.,星、箭分离结束时,卫星的初始姿态角偏差和初始姿态角速度偏差的一般要求见表2。攻,角或同步转移轨道初始姿态角的一般要求见表3.,表1卫星入轨精度一般要求(3a值),偏 差,卫,星,类,型,近地点,高度,半长轴偏心率,轨道,倾角,周期,近地点,幅角,升交点,赤经,AhJ [Aa 1 Ae . lAil lATl AQ,km 一(e) (°),返,回,式,<5 * * <0. 30 <6 <5 <0, 1,地同,球步,同转,步移,轨轨,道道,C18 <150 <0.21 舞<1, 0 <1. 0,太步,阳轨.,同道,<10 * <0. 005 *0. 12 <12 *1. 0 *,注;*几项偏差可从几个轨道要索的相互关系中导出,2,GJB 1547-92,表2星、箭分寓结束时,卫星的初始姿态角偏差值和初始姿态角速度偏差值(3。值),卫,星,类,型,偏 差,俯仰角偏航角滚动角,俯仰,角速度,偏航,角速度,滚动,角速度,A0 1Ml 9 It),(,) ⑺/5,返,回,式,<3. 6 <3,6 <1. 8 <1. 0 <1, 0 <0.5,地同,球步,同转,步移,轨轨,道道,7 *,<1.5 <1.5 <1, 0 <0. 3 <0* 3 <0. 2,太步,阳轨,同道,<1. 5 <1.5 <0. 7 VL 2 <1. 2 <0. 35,表3星、箭分离结束时卫星的攻角a或初始姿态角一般要求,卫星类型,攻角a,或,初始姿态角,(0),返回式一3 .一35,地球同步轨道,(同步转移轨道),满足卫星有关,要求,太阳同步轨道—2 .―90,5.4发射窗口,3,GJB 1547-92,运载火箭发射流程,应满足卫星发射窗口的要求,5-5卫星与运载火箭对接,星、箭应按所规定的象限位置作基准进行对接,并明确星、箭机械连接分离面(或运输分离,面)的尺寸。卫星质量分布和刚度分布等应满足星、箭的设计要求,5- 5.1 星、箭连接分离方式应按照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分离可靠的原则在下列四种类,型中选择:,a.爆炸螺栓连接,弹簧分离;,b.爆炸螺栓连接,反推火箭分离,黑包带连接,弹簧分离;,d.包带连接,反推火箭分离,对要求连接分离精度较高的卫星一般采用c条或d条,5. 5. 2根据不同类型卫星任务需要,星、箭分离速度一般取0- 5.2* 0m/So,5. 5- 3星、箭分离指令、分离装置供电和分离监测信号均由运载火箭提供,5-6卫星整流罩,5. 6.1整流罩的可用空间(净空间)应满足卫星使用的要求,必要时需通过动态耦合分析证明,卫星尺寸与整流罩可用空间的适应性,5. 8. 2整流罩相应位置应有满足使用要求的操作窗口和观察窗口.,5. 6* 5整流罩相应位置应有满足使用要求的无线电透波窗口或舱段,对C波段和S波段材,料透波损失应小于2dB,5. 6.4在主动段飞行过程中,整流罩内壁及仪器舱对应卫星任何位置的相射热流密度均应不,大于500W/m"同时不允许气流直接冲击卫星表面,5. 6- 5在整流罩抛罩时,气动热流密度应不大于1135W/m\,5. 6. 6根据卫星需要,在整流罩吊装完毕后,应对整流罩内调温调湿,其内部环境一般为:,温度:20士5c,相对湿度;35%.55%,空气过滤,且洁净度为100000级,对温度和相对湿度有特殊要求时,应符合有关规定,调节空气循环速……
……